德育工作要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启悟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用行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教师:从“培养”到“陪伴”,教育与生命同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自身学习、成长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不再单纯地依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更多的呈多元化的特点,这样的变化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太湖校区依据新时代管理育人的新要求,不断转变着管理、育人的新理念。
1. 以“心动”的原则建构班级文化。
班级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文化得到学生的共鸣和价值认同,即让学生“心动”很重要。我们从师生共寻、共创、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建构班级文化,凝聚班级核心价值观。
(1)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价值认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班级精神支柱的建立,引领班级树立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在重阳节,我们结合感恩品格主题课程,传承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红色经典美文诵读中,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剪纸、泥塑、扎染等传统工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提增民族文化自信。
(2)从伟人学者中寻找为学智慧。少年儿童受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影响,存在浮躁、功利的弊端。我们结合学校“正阅读”课程,用沉浸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读爱迪生、鲁迅、钱学森等名人传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日常学习中以实际行动来创造值得回味的童年。
(3)从身边的榜样中寻找示范的力量。我们通过评选“积极生长实小学子”“美德少年”“好少年”等学生身边的榜样,让伙伴的成功案例成为学生向阳生长的内驱力,让理想、信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模仿,鼓励学生坚定信念,继而用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以“灵动”的方式进行德育管理。班级管理之术最重要的是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师师关系。
(1)向学生要智慧。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班级组织架构的建立,还是班委的确定、班规的制定,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对自己的约束从外在制约发展到内在自觉,通过班级日志、成长档案、素材日记、心理信箱等方式记录、搜集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和智慧,让学生有话想说、敢说、能说,聚集体的智慧于一体,让班级管理全方位无死角。
(2)向家校协同要效益。亲子关系的良好程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班级管理要向家校协同要效益,班主任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形成一致的目标、相互支持,借生日会、成长礼、母亲节父亲节等的契机,用书信、留言卡等方式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家长提升家教水平,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的生态。
(3)向学科老师要质量。所有的学科老师都是德育导师,大家既是课程育人的实施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在双减背景下,我们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分层开展德育主题研讨活动、班队会展示活动、班主任论坛等,有主题有计划地提升自身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3. 以“行动”的路径达成知行合一。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持之以恒地磨练和提升自己。因此,育人者要善于以灵动的管理艺术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由心动走向行动,由行动聚合成品格。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有特色的班会和十分钟队会、各个层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昂斗志、净化心灵、学会感恩、敬畏生命,感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二、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领悟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1.高质量的一日常规,筑牢良好行为习惯
(1)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把培养礼貌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重要的德育工作之一。各班制定“班级公约”,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本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大队委、校门口礼仪岗、学生文明监督岗的职能作用,监督岗成员参与学校班级日常工作的检查与评比,做好当日的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2)规范常规教育活动。学生养成教育以“课间不奔保安全”、“出门排队静齐快”、“文明就餐保安静”等为主要常规要求,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交流,出现问题共同处理,使教育教学活动能正常开展。本学期重点开展“21天养成好习惯之文明食堂”活动,活动中,学生的常规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3)学生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成为小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本事,并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各班构建良好的班风,筑牢良好的行为习惯。
(4)积极生长学子评比活动。学校通过开展积极生长学子的评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榜样的力量下得以更好的养成。
2. 劳动教育新样态的校本化探索
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剪纸、包粽子、种花等。
以“责任意识”为依托各班设立“人人岗位”,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活动,每次大扫除活动“大”且“细”,分工明确,大扫除过程之中学生都充满干劲,十分投入。德育处通过检查评比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仅在校内,也延伸至校外,德育处借助“责任”品格课程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家坚持做一样家务,并在各班打卡评比。学生在家委会的组织带领下,在校外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在劳动中积极生长。
3.跟党走有行动,红领巾传承百年奋斗精神
(1)阵地建设,为“红领巾传承”添砖加瓦
积极发挥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和升旗仪式等阵地平台的作用,组织少先队员深入学习少先队知识和红色知识,做到“知党爱党”“知队爱队”。各中队利用队会时间开展“红色队会”“红色故事会”观看革命英雄电影等。
(2)队伍建设,为“红领巾传承”增加力量
为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学校下发党史学习队刊和资料,提高理论修养,并组织辅导员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每学期开展中队活动的观摩活动,使全体辅导员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每个中队依据大队部的工作计划结合各种有意义的节日,出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感恩相伴 一路有你”等黑板报,并进行评比,让活动开展更具有意义。
(3)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红领巾传承”铸就灵魂
九月,学校举行“太湖学子心向党 高举队旗跟党走”的开学典礼;少工委举办“请党
放心 强国有我”演讲比赛;举办“红领巾讲红色故事”活动;各中队开展“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主题队会;开展“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的九一八纪念活动。
十月,学校举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与祖国一起积极生长”的国庆活动;少工委举办“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新一届大队委竞选”活动;少工委举办中国少年先锋队纪念日活动;四八中队举办“四十八团小兵养成记”队活动;三四中队举办“禾下乘凉梦 吾辈当自强”队活动。
十一月,学校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评比;举办“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安全用电 我学我做”活动;三一中队举办“学习先烈奋斗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太湖娃思政课;六九中队举办“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活动。
十二月,学校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少工委举行“少代会”。
乘着“建党100周年”的春风,少先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肩负使命,在红色足迹的引领下,认知清晰、目标明确,在学四史活动中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汲取红色奋进的力量,一步一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4.八礼四仪,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缤纷童年
(1)环境熏陶。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一景一物皆育人,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十分重视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宣传栏中、在展板上、在滚动播出的电子屏幕上,更是在每间教室里,学校广泛宣传“八礼四仪”主题教育活动。每到课间, 橱窗、文化墙前都围满了孩子。还有礼仪文化长廊、礼仪浮雕墙等剪影、学生静立在这些剪影前,仿佛穿行在缤纷的校园,一景一物都在他们的心湖激起了阵阵涟漪,轻轻烙上了“知礼”的印记。
(2)课程护航。一个注重礼仪的人,才能在群体中立足;一所崇尚礼仪的学校,才会树立起文明的丰碑。学校以《八礼四仪养成教育读本》为教材,以增强礼仪观念、改变行走方式、净化信仰追求为座右铭,以“八礼四仪”为主导线,以衣食住行的礼仪规范为着力点,以礼仪故事、案例、宣传语、名言等为内容,注重色彩丰富的图画与生动详细的文字相结合,关注学习礼仪的兴趣激发与扎实有效的能力培养相统一,呵护无瑕,守望美好。保证礼仪教育的常态化。利用晨会将“八礼四仪”内容分解到每一周, 生动宣讲, 细致引导, 鼓励践行。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集会等实践活动, 让学生尝试、体验、反思, 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文明言行。
(3)活动推进。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践行。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 号召全体同学从生活中、从点滴小事、从自我做起,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 争做文明有礼的社会小公民。全校开展“文明礼仪宣传画”的征集活动, 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宣传画无不体现了孩子们对礼仪的理解。在五、六年级中举行“学文明礼仪, 做美德少年”征文比赛, 通过宣传画、黑板报、征文等形式展示师生学礼仪活动成果。学生徘徊于“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风筝节”“社会实践”等掠影间,如同置身于多彩的活动中,举手投足都是对文明礼仪的美丽注解,悄悄燃起了“习礼”的激情:每逢九月入学仪式,刚入学的孩子们便与“礼”结缘,知晓尊师敬友,牵手“崇礼”人生;每当十岁成长仪式,孩子们用童稚的声音、深情的语调、精彩的才艺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对同伴的友爱、对未来的向往。庄重的仪式,如春草盎然,若春花烂漫,它为心灵除尘,让情感熨帖,使得孩子们能够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即使是社会实践获得感,学生远离校园,与社会亲密接触,也不忘把“崇德明礼”的风采留在无限美好里。
(3)评价激励。评价是育人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能够修正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果,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点环节上, 注入文明礼仪教育元素, 将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基本规范落实在学生一言一行之中。以学生一日常规考核评比为主体, 将“八礼”的践行活动纳入常规考核中, 坚持每日考核, 坚持评比激励。在文明礼仪教育这一部分,学校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食堂”“积极生长太湖学子”等评选活动,对学生的文明礼仪等相关品质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对其他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和引领。学生流连于这些榜样的风采前,不自觉地就会向他们看齐,并立志成为下一个榜样,此时文明礼仪便会悄然进驻他们的心房,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品行。
5.安全、法制,最好的保护“宪”给你
(1)健全师资队伍, 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将安全知识的普及作为育人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的工作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副校长为副组长, 中层领导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形成组长总体把控、副组长具体负责、组员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学校聘请松陵派出所王正贵、周敏为我校法制辅导员, 他们每学期到我校给师生上一次安全法制专题讲座。法制辅导员用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 以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学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和方法。学校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理懂法, 杜绝校园欺凌。
(2)建设阵地平台,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 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我校配备道德与法治教师, 每班每周至少上一至两节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除此以外,为多方面、多角度宣传安全知识, 学校利用LED屏滚动播出安全知识, 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活动, 学校每学期开展法制安全黑板报比赛。学校以此为平台, 强化师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我校还充分发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 定期向师生宣传各项安全知识, 报道学生身边的安全标兵小故事, 营造浓厚的“人人讲安全”的氛围, 全员参与平安校园建设。
(3)开展体验式活动, 提高安全教育实效
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队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 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 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诈骗、防校园欺凌等安全知识教育, 培养应急自救自护的能力。
在每次的安全活动月中, 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如应急疏散演练、防震演练、防火灾演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进消防大队, 学习消防法律知识, 体验使用消防器材,让学生在演练中体验, 在体验中学习一些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技巧, 从而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 知道了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学到了地震、火险、溺水等应急逃生的技巧与方法, 提高了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我校区朱紫涵、沈艳伶同学在吴江区举办地“我和蓝火焰”校园行主题活动征文和绘画作品比赛中获区级奖励。我校区在全国“宪法卫士”行动计划中获“宪法卫士”行动计划优秀组织奖。
我校区围绕国家宪法日,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大家通过网络视频同步观看直播。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同学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宪法是国家大法,但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每一个人。学校还利用音乐课,班会课,以别样的歌声,唱宪法。从优美的歌声中体会宪法温度,感受宪法力量。
6.生命、心理,筑就健康儿童的阳光房
以“生命有光,成长有彩”为本学期生命、心理教育主题,以“阳光小屋”为纽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生命教育付行动:(1)利用学校广播,进行“珍爱生命”主题宣传,理解生命的可贵,可爱,学会自爱、自护;(2)开展禁毒宣传,进行禁毒知识学习,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健康生活;(3)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以行动守护生命,并将这份责任传递到每个家庭;(4)开展“消防演练”活动,以常态化的演练,学会在危急时刻逃生,保护自己的生命;(5)开展“红十字”知识讲座,学习基础急救知识,在遇到生命危机时能够自救或者救助他人,培养生命意识;(6)以绘本形式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和意义,珍爱生命,活出精彩。
心理教育常态化:(1)规范“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工作,有计划进行学生心理辅导;(2)关注特殊学生发展,进行身心健康调查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3)利用广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宣传对自我心理关注的重要性;(4)开设“悦涂鸦”心理绘画社团,给学生提供心灵放松的空间和内心表达的途径;(5)开设低年级“情绪”课程,引导学生接纳坏情绪,并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释放;(7)开展三年级“女童保护”课程,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7.品格涵养,励志润德
以“责任”意识为培养目标,以“坚持、感恩、担责为三个梯度,结合学科教育,循序渐进开展各项活动。
活动一:在劳动中学会坚持。充分发扬少先队组织的优良传统,全面提升我校少先队员的整体素养,学校以品格养成为契机,开展“坚持”主题活动,增强少先队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一件小事的坚持做起,对自己负责人,成长自我,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共同构建我们积极生长的状态。坚持劳动、坚持运动,在坚持中看到收获与成长。
活动二:在感恩中不断成长。以“让同学成为同学”为基石,感恩同学,珍惜友谊;以“重阳节”为契机,感恩家人,珍惜与家人的情感,理解家人的爱;利用开学和“教师节”的时间点,做一期感恩老师的活动,用细微的行动表达浓浓的感恩,也为新学期的学习打造良好的开端。以“太湖娃的好友周”“感恩教师节”为活动主题,制作友谊相框、感恩书签,表达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
活动三:在责任中勇于担当。有责任感的品德需要今日之少先队员共同去传承、发扬!为更好地推进生活中的责任,进行班级小岗位责任制、主题黑板报、校园环保志愿者、“新时代的我们”主题演讲、《时代与责任》主题征文等形式,进行责任意识的提升和行为落实。
三、家长:确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职业角色,安“家事”成“国事”
为促进我校家校联动力度和有效性,确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角色,以“小家”成“大家”,我校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用心做实,确保家校教育的合力性。
1. 成立班级、校级、年级家委会,明确目标和职责,制定制度,以学生视角开展家校活动、校园文化宣传、学生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家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成立家长志愿者,以“文明吴江”和“蓝盾”为志愿服务团队,做好食堂验菜、交通护学、文明入校等工作,全方位保障学生安全上学。
3. 以家委会为主要组织者,开展多彩的班级亲子活动,契合学校德善品格课程以及学生综合发展需要,走进稻田、走进消防、走进博物馆、走进红色基地,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也促进亲子交流、同伴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开展家访活动,以实地家访、家长校访和线上家访为主要方式,制定计划,列出家访清单,并有实际反馈,让家访活动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并理解学生,协助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5. 开展家长会,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和理解。一年级开展线下家长会,通过对学校办学理念的了解,使家长理解并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正向发展;由于疫情影响,二到五年级开展线上家长会,老师们做好精心准备,从各个角度与家长线上沟通,了解本学期以来班级情况以及后续规划,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反馈,并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正确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多陪伴,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处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