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双减作业背景下的语数英作业设计:
语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高总质量作业单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单元作业目标
|
单元目标 |
认知水平 |
||||
|
|
15 |
16 |
|
|
|
1 |
认识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5个词语。 |
✔ |
✔ |
✔ |
|
识记 |
2 |
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
✔ |
✔ |
|
|
理解 |
3 |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 |
|
|
✔ |
|
应用 |
4 |
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
✔ |
✔ |
|
|
理解 |
5 |
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
|
|
|
✔ |
理解 |
6 |
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
|
|
|
✔ |
应用 |
7 |
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
|
|
|
✔ |
应用 |
8 |
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
|
|
|
✔ |
应用 |
二、 单元预习作业
※诵读星空站※
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给自己亮星吧——
《搭船的鸟》
《金色的草地》
◎识字加油站◎
把拼音和新词连一连,再认真读上几遍吧——
随堂作业单1
语言建构与运用
1. 词语意思连一连。
蓑衣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船舱 用草或鬃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翠绿 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静悄悄 像翡翠那样的颜色。
2. 寻找课文中的动作: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① 从片段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 的翠鸟。
② 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圈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
3. 展开丰富想象,选择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扑 躲 瞧 眯 盯
我( )到房子外面,( )着眼睛,从门缝中( )着里面的动静。只见小黑猫( )着头,两只像灯泡似的眼睛直勾勾地( )着前方,像随时准备( )上去似的。
4. 查找资料,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
5. 试着用连续的动词,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活动,参考第3题小黑猫的表达。
数学:
六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我们设计组围绕“适应社会”与“服务选才”两个方面,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认知特点,顺应中高考的新形势,兼顾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精准选题,分层设计,力求创新,从题目类型、命题意图、核心素养、考查等级、题目来源等维度对题目剖析,努力做到科学、严谨、规范。除此之外,我们设计组还参考了初高中的题目类型与命题趋势,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作业设计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8~74页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讨论了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系统介绍了用假设法解决和倍问题和和差问题,并总结了假设法在其它情境中的应用。假设法对于求多个量的问题作用很大,很大情况下用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处理实际问题通过小学的假设法同样处理。
在学习本单元以前,学生已经接触到利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估算、试商、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等。然而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对假设法的不足之处也很少了解。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知道了把多个量转化成一个量,从而使问题简单化,但对于具体的操作过程还不熟悉,方法有限,还不明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容易造成假设法的滥用,形成思维漏洞。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假设法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初步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
3、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活动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目标:
通过课前的预习作业练习,学生能唤起相关的知识经验,能正确评估自
第二课时 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课时作业目标:
1.学生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假设的思路。
2.在练习中初步感知假设的策略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使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时作业:
题目类型 |
题目内容及解析 |
题目分析 |
预习性作业
|
1.图书馆整理书架,有个两层的书架,管理员统计出 上层有63本书,下层有87本书,现在管理员想让上下层一样多,那应该从( )层拿( )本到( )层。 解析:用下层数量减去上数量,再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给上层。(87-63)÷2=12本
2.周日,王慧打算去文具店买盲盒笔,她先拿了3支航海王盲盒笔,每支15元,付完后,她又发现了柯南盲盒笔,每支12.5元,于是跟营业员沟通后换成了3支柯南盲盒笔,这时王慧应该被( )(请填写“追加”或“退”)( )元 解析:(15-12.5)×3=7.5元。柯南盲盒笔比航海王每支贵2.5元,3支7.5元,应该退7.5元。
|
设计意图:复习四年级解决问题,再次明确如果两个不等的量需要相等,需要把多余的量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给少的量才能相等。第二题目的在于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明确“多退少补”原则。
核心素养: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 考查水平:二级水平 题目来源:原创 |
基础性作业
|
1.李阿姨买了来3盆月季花和5盆绿萝,一共用去150元,一盆月季花的价钱比一盆绿萝的价钱贵18元. (1)假设8盆买的都是月季花,李阿姨所花的钱比150元( )(填”多”或”少”)( )元。 (2)假设8盆买的都是绿萝,李阿姨所花的钱比150元( )(填”多”或”少”)( )元。 解析:(1)因为月季的单价比绿萝贵,所以都假设成月季,总价就会增加。有5盆绿萝假设成月季,因此总价增加18×5=90元。 (2)因为绿萝的单价比月季便宜,所以都假设成绿萝,总价就会减少。有3盆月季假设成绿萝,因此总价减少18×3=54元。
2.新造的教学楼有8个普通教室和5个专用教室,共680平方米,其中每个专用教室比每个普通教室多6平方米,那么每个普通教室是多少平方米?每个专用教室呢? 解析:方法一:把5个专用教室看作普通教室,总面积就要减少5个6平方米,求出每个普通教室的面积,再求出专用教室的面积; 方法二:把8个普通教室看作8个专用教室,总面积就要增加8个6平方米,求出每个普通教室的面积,再求出专用教室的面积。
|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课后,对于和差问题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有一个总量“增加”和“减少”的意识,因此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在什么情况下总量会“增加”或“减少”。 核心素养:数感、量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考查水平:一级水平。 题目来源:改编
设计意图:本题是新课内容的基础题型,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于一般题型的理解程度。能否根据题意合理运用假设策略,从步骤上看出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核心素养:数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运算能力。 考查水平:二级水平 题目来源:改编 |
英语
四年级英语作业设计
Unit6 At the snack bar
单元名称 |
译林版四上Unit6 At the snack bar |
|
单元内容 简介 |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我”单元内容为“征求别人意见”,围绕着“点餐”展开。本但愿氛围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Story time)主要呈现的是Mike,Helen和爸爸在快餐店点餐的场景。他们相互问答各自想要的食物和饮料,然后向服务员点餐。重点解决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的句型。 第二课时(Fun time和Cartoon time)包括两个板块。Fun time要求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根据菜单所提供的食物和饮料点餐,服务员需询问并记录。Cartoon time主要内容为Sam和Bobby徒步外出的一天,再现了I’d like...对点餐用语加以复习巩固。 第三课时(Sound time和Rhyme time)包括两个板块。主要学习语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字母X的发音,并对将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两个句型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复习巩固。 第四课时(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主要复习本单元内容,开展听力训练,对本单元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检测,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
|
学情分析 |
1.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二上Unit5学习了饮料食物词汇:juice,yogurt,sandwich,tart等,并会用Have some/a/an...向别人提供食物;在三上Unit7学习小食物类词汇:ice cream,hot dog,pie等,并能用Would you like...?What about...?来向别人提供食物并能给出选择;在四上Unit5 Cartoon time中渗透了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的用法,并能够理解句型的意思。但是学生对于What would you like?在何时何地的具体使用尚待学习。 2. 素养形成方面:学生能够从图片、对话、描述性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但概括能力和重建交流的能力还需提升;能较好地把握整体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文章脉络,但逻辑性和创新性还需加强;能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乐于分享,但分工的合理性和额效率还需提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简单的监控和调整,但是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尚不能形成一定的反思,需要加强。
|
|
单元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 At the snack bar”这个单元的语篇、语法、语音等各板块内容,能够熟练听懂、会说、会写小吃和饮料hamburger,coffee等,提升学习能力。 2.通过角色模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句型I’d like...表达自己对某些小吃和饮料的渴望,理解本单元的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 3.通过手绘菜单,学生能用英语介绍菜品并合理点餐,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4. 通过补充绘本阅读,学生能模仿绘本表达,了解更多关于饮食的知识。
|
|
单元作业目标 |
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进行作业设计的。通过层层作业任务,逐步发展学生英语素养。 1. 听力方面:能在课文图片的提示下听懂句子、短文和对话,获得食物饮料的关键信息。 2. 口语交际方面:能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句型复述story time 的内容。能在口头上正确使用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进行模拟点餐。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手绘菜单,用英语介绍小吃店和菜品,并用菜单进行英文点单。 3. 读写方面: (1)能熟读和理解课文,发音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回答课文相关的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 (2)能读懂英文绘本Dining with Dragons,并进行综合运用。 (3)能根据有关点餐、饮食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4)能评判饮食习惯的好坏,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5)能仿照范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活动。 |
|
课后作业 |
设计意图与时长 |
|
1. Read Story time fluently. |
这项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语言能力。 |
|
|
作业时长:5分钟 |
|
2. Spell the words on P61-62. |
这项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语言能力。 |
|
|
作业时长:5分钟 |
|
3. Finish the paragraph. Mike, Helen and their father are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Mike would like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Helen would like ___________ _________. Fa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项作业旨在检测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考察学对story time的整体理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
|
作业时长:3分钟 |